本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结合教学团队各位老师的特长、通过多名教师授课、助教答疑及批改作业等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知识,通过工地及室内试验项目参观、案例学习等加深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通过面对面、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目前上课学生人数为35人/年左右。
课程教学中创建了新的教学法,并初步形成了虚拟仿真平台,简述如下:
1、创建了“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
在“知识、能力、人格” 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加强对工程技术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通过剖析技术和理论沿革,使学生理解原创、思考未来;同时,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开放地进行创造,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向“问题发掘”与“自主创新”两个方向延伸。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了可视化教学,加深学生对工程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工程的设计流程有初步了解,掌握和强化相关的专业知识;组织多次案例讨论,在案例讨论中将按照团队的形式进行,一方面锻炼学生查阅规范及相关资料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达到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工程具有多因素、多层次、大规律等特征,同时工程又具有高风险、管理头绪多等特点,通过对工程问题的讨论与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初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平台
为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以“地下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为例,采用BIM软件进行建模,实现数据立体可视,并灵活调用启明星等专业软件,实现设计流程及规范设计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可创新性,初步建立了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平台。
通过该虚拟仿真试验平台,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地下车站支护及主体结构设计基本流程、主要内容及计算方法的理解,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设计及施工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预留接口的方式,满足学生自主设计、创新项目的需求。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如下:
(1) 考核中采用试卷考试(60%)与平时成绩评定(40%)相结合的方式;
(2) 考卷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及方法的理解程度及完整性;
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上课提问、思考题讨论、案例分析、作业完成情况等考查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及创新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协作精神等。
Copyright © 轨道交通结构建养课题组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通达楼 邮编201804 电话:021-6958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