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我国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教育经历了“师欧美、学苏联、兼日欧”三个时期,形成了以专业化教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在短时间内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化”和“高效化”,对设施全系统安全性和全寿命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专”的特色由于知识面窄已难以适应现状;2004年起,通过对高铁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我国成为技术的引领者;与此同时,以宁波、深圳等近海滩城市地铁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水平已超越英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能够持续保持领先,需要变二次创新为原始创新,对学生的教育也应从知识传承、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到激发原创意识、提升技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响应轨道交通大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轨道交通工程人才需实现从学习、追赶先进技术到成为世界技术引领者的重大角色转变,这就要求人才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探索实践能力和国际工程综合能力。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同济大学的办学定位——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要培养具有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良好的工程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能胜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方向的骨干课程之一,总体目标是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多种结构类型,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的思路和计算分析方法,体会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组织及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兴趣。要求达到: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则;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理论和常用的设计方法;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要求及设置;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施工的常用方法及施工参数设置方法;

    5、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信息化要求;

    6、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自1990年设立至今近30年,已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轨道交通结构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社会反响良好,部分已踏入专业领导岗位。自编教材获得2016年同济大学教材三等奖,与课程相关的平台建设、教学成果分别获得2015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Copyright © 轨道交通结构建养课题组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通达楼 邮编201804 电话:021-69583862